Wolfinance星级分析师黄力晨认为,虽然美国8月非农数据,整体表现好于市场预期,加强了美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美联储激进降息的押注降温,令黄金承压回落,但是数据也为美联储降息铺平了道路,对9月降息的预期,依旧支撑黄金走势。
黄金四小时线尽管位于均线上方,但明显是动力不足,始终处于被压制,上升动能不足,看跌吞没被印在心里,至少2520附近是强势的阻力,也是市场验证有效的阻力,k线始终被摁在地板上,k线也只能气喘吁吁,空,2507直接空
北起中新广州知识城
南至南沙科学城
串联了东部中心、狮子洋增长极等
重要战略节点
广州第三轴来了
近期,刚经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赋予了广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的核心功能定位,明确将优化构建“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空间结构。
其中“一轴”即为活力创新轴,为了落实总体规划赋予广州全新功能定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同步编制完成《广州活力创新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广州自古至今已形成的传统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的基础上,面向科技时代、湾区时代新谋划了一条重要的城市功能轴线:北起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至南沙科学城,串联了东部中心、狮子洋增长极等重要战略节点,贯通广州南北、缝合湾区东西的关键区域,面积约1567平方公里。
建设活力创新轴既是广州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湾区东岸科技走廊完型、引领西岸科技创新走廊成型的核心承载,更是广州加快自主创新、凝聚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大市挑起经济大梁的重要抓手。
《规划》提出
活力创新轴3大定位
即“国际开放合作承载地、国家自主创新策源地、湾区四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引领地”;
4大核心功能
即“大湾区科技攻关引领区、创新转化示范区、未来产业先导区、政策创新试验区”,将积极打造引领广州向新而行的“创新之轴、开放之轴、活力之轴、山水之轴”。
广州科学城 图/贾自豪 摄
贯通科创链条
优化“一芯两翼”发展格局
活力创新轴是全市创新资源的集聚高地,拥有30%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40%的硕博学历人口,51%的高新企业和 74%的独角兽企业。
基于资源优势,《规划》加速贯通“创新策源—孵化转化—产业应用”完整链条,按照北、中、南三段,提出优化“一芯两翼”的空间结构,构建分工有序、创新发展格局。
01
中段打造智慧策源芯
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大学城、狮子洋增长极为核心载体,彰显专业服务和创新孵化引擎作用,聚焦总部服务、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未来交通等领域,深化校企合作、多元创业空间供给,推进与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合作平台,依托高等院校和交通条件助力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建设。
广州国际生物岛 图/李剑锋 摄
02
北段打造知识转化翼
串联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东部中心、天河智慧城等重要平台,彰显智能制造企业链群优势,主攻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密中试平台、研究院和实验室布局,以高水平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吸引智造龙头企业集聚,推动科技研发-智能制造联动发展,引领赋能北部区域,推进与空港经济区-花都高新区-佛山三水地区共同打造智造产业集群。
资料图:航拍中新知识城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03
南段打造前沿合作翼
包括庆盛、南沙科学城、明珠湾、南沙枢纽、万顷沙等重要平台,彰显深海深空新兴领域引领力,主攻海洋科技、空天科技、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等领域,前瞻优化深空深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布局,推进与深圳光明新城、东莞松山湖地区共建湾区“创新三角”,加快建设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泛珠三角区域的交通中枢和科创交流服务中心。
资料图:航拍南沙明珠湾资讯科技园 邮轮母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塑造科技动脉
强化四个“之轴”
当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功能的城市功能发展轴线日益成为引领城市乃至区域、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
“活力创新轴的提出不仅是基于对广州一个片区自身发展的路径思考,更要面向黄金内湾甚至更广阔区域持续拓展发展纵深,思考如何利用资源禀赋优势,落实承接国家赋予广州的定位和核心功能,如何在大湾区创新发展格局中找到发力点。”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因此,我们依托活力创新轴的比较优势与区域角色,锚定了四个适配活力创新轴发展的关键词——创新、开放、活力及山水。”
广州港南沙港区已逐渐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带货达人”,实现了海、陆“丝路”的无缝连接。
01
打造勇攀高峰的创新之轴
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围绕原始创新策源,《规划》提出
打造知识型、企业型两类
共16片创新集聚区
加强“学校-企业”互动
实现“科研-前沿”跃升
持续推进“国之重器”在广州落地集聚,深化环五山、环大学城、环港科大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加强创新主体1千米范围内众创空间、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校企合作实验室等嵌入式创新空间供给,统筹力量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科技攻关。
面向不同类型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需求,加强土地“收储-供给-建设”全流程引导,营造大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生态。
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 图/侯沛榕 摄
构建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共融的产业集群
《规划》谋划
数字经济、智能交通、生物经济、
空天深海、先进制造
五类18片产业集聚区
保障产业连片优质发展空间,结合城市更新重点推进“产业保障房”和“工业上楼”,探索产业混合用地、存量土地和建筑功能转换等,提供多元弹性的产业空间载体。
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攻关组织方式,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创新应用场景,提升现代金融、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保障能力,实现科技强、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实现工业上楼的“摩天工坊”
02
建设高效共享的开放之轴
畅通平台与要素无界交互
实施“双1小时”畅联计划
▼
网络配资优惠轴内近期重点建设永九快速至开放大道至东部快速通道,打通3处断点和13处堵点,未来轴内将形成3条高快速通道和3条轨道通道,实现轴内南北1小时贯通;
在与湾区两岸的链接方面,将加快莲花山通道建设,谋划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通过与湾区两岸10条沿江通道的衔接建设,推进湾区两岸1小时可达。
适应新兴技术作用下
城市空间流动化、自由化、
复合化的发展趋势
加快打造开放无界的交流平台
▼
比如围绕知识城、新塘站、莲花湾站、庆盛站、南沙站等6个区域交通枢纽,打造功能复合的湾区交流与服务平台,提供广泛的生产服务、会议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
依托琶洲、明珠湾、中新广州知识内的会议会展设施,将建设3个国际科创客厅,畅通创新企业的国际推介与宣传渠道,培育全球科技峰会、企业家论坛、未来城市双年展等会议会展品牌;
适应企业需求和新兴技术发展,前瞻部署多个算力中心,支撑资源互惠共享,织密创新要素对流网,推进全球智慧汇聚于此、本地智慧走向全球。
广州实验室
03
营造宜居宜业的活力之轴
助力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
知识-创新经济时代的新地理模式
强调企业跟着人走
高品质、自由宜居的生活环境
成为当前吸引人才的主要发力点
《规划》积极以青年友好、人才友好为目标,提出建设10处青年人才社区、11处粤港澳或国际人才社区、5处科学家社区。积极为各类人才落户安居、就业创业、研发攻关、展示推广等构建全周期、定制化高品质服务,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实现个人成功与城市繁荣的互相成就。
针对国际及港澳科技顶尖人才,将着重满足出入境便利、科研经费(包括科研财政资金过境免税等)、团队支持等需求,加快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
科学家人才方面,将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研发环境,探索简化流程、长周期资助制度、弹性考核等制度;
企业领军人才方面,将着力加强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的供给;
创业人才方面,将加大在安家补贴、研发、产权、投融资、培训与专业服务方面予以支持,加强轨道站点周边人才住房、微创新单元、低成本办公空间等的供给。
香雪人才公寓 图/李剑锋 摄
04
塑造风景优美的山水之轴
促进蓝绿和城园共融共生
以塑造风景优美的诗意栖息地为目标,规划提出了构筑1条长约150公里南北贯通、山江海连城的绿美科创公路的设想,并分段规划6条特色主题游憩径,7处生态公园、13处城市公园等,链接轴内山、江、海、村、田等独特的景观资源,激活轴内山水本底要素的生态价值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文旅潜力,塑造优美风光与人文底蕴交织的创新空间。
资料图 平岗河-迳下水系绿美碧带航拍 图/李剑锋摄
同时,可随时随地交流的交互场景对放大创新转化的乘数效益尤为关键。
《规划》明确将加快在重要创新集聚区、产业集聚区等开展生活街道优化,增加咖啡厅、书店、艺术馆等第三空间密度,以“公园+”“街道+”“广场+”“屋顶+”等推进大众文化、创意艺术、休闲经济等功能融合。
资料图 南沙大岗镇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关于广州活力创新轴更多内容
带你一图读懂
编辑 | 黄嘉露
责编 | 禤志杰
校对 | 曾玮蕾
来源 | 广州日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黄埔发布、广州南沙发布